不論是規模下滑,還是最嚴監管襲來,不論是罰金創5年新高還是全行業轉型,2019年對于信托行業 來說,都是機遇大于挑戰的年份。有過光環加身,如今桎梏重重,信托業如何穿過陰霾,握好轉型的這把利刃,是很值得探究的問題。 本期“回顧2019”系列,就信托行業十大事件進行盤點。
中國基金 報記者 趙婷 章子林 房佩燕
罰單數、罰金額
均創5年新高
據記者不完全統計,截至12月20日,至少已經有21家信托公司 領下30余張罰單,罰單數量比2018年全年高出近40%;合計罰沒總額超2000萬元,比2018年增長近40%。
實際上,今年信托公司不論是罰單數量還是處罰金額均創下5年來新高。
分析被罰原由,除涉房業務外,今年信保合作、信托項目資金來源不合規也多次被監管點名,比如違規為銀行規避監管提供通道服務、違規接受保險資金投資事務管理類及單一信托、未對同業業務資金來源與運用加強期限錯配管理等。
此外,年內被罰沒金額最多的是中泰信托 ,為314.36萬元;其次是建信信托 、中信信托 ,均超200萬元;中融信托、華寶信托 、粵財信托 、華信信托 、北方信托領到的罰單金額均超過100萬元。
盈利水平提升
業績差距擴大
從前三季度的表現來看,信托行業整體業績好于去年,但業績分化的特征表現更為明顯。
中國信托業協會發布的數據顯示,2019年前三季度,信托業實現經營收入累計795.64億元,同比增長6.42%;前三季度累計利潤為559.35億元,同比增長13.13%,
中誠信托 報告顯示,平安信托 至2019年三季度末受托資產管理規模達4697.47億元,前三季度實現凈利潤24.27億元(平安信托及平安創新資本合計);民生信托 2019年前三季度實現營收13.37億;江蘇國信 (行情002608,診股 )2019年前三季度實現手續費及傭金收入8.2億元,其中部分由信托板塊的江蘇信托貢獻。
不過,從個體來看,業績差異相比之前更為明顯。陜國投前三季度實現歸母凈利潤4.59億元,同比大增94.32%;安信信托 (行情600816,診股 )前三季度實現營業收入5.29億元,同比減少80.48%,歸母凈利潤虧損3.45億元。
業績差異一直存在,但在轉型的關鍵時期,未來轉型方向、轉型力度、業務特色等不同,讓這種業績差異有了更多變化,隨著轉型的逐步推進,差異化或進一步加大。
“轉型”成為主旋律
在“去通道、去嵌套、去杠桿”等監管政策下,轉型成為信托業主基調。
以平安信托為例,平安信托相關人士介紹,公司確定了“特殊資產投資、基建投資、融資服務、私募 股權投資”四大核心業務方向。信托公司未來的方向就是八個字——夯實本源、做強投行。夯實本源是在財產客戶端上,加強牌照優勢;做強投行是更好地服務企業客戶端,加強差異化的資管能力和為融資客戶提供特色服務的能力。
也有公司指出,要從融資類信托為主,轉向融資類信托、投資類信托、財產信托和事務管理信托齊頭并進、協同發展的多業務模式。
不過,轉型也并非易事。滬上某資管公司人士表示,信托行業習慣了牌照紅利,真正下沉到產業難度不小,此外,轉型還涉及風控、人員配備等多方面問題,不是一蹴而就的,還需要在人才和制度創新上突破瓶頸。
風險監管力度加大
年內三次大排查
今年以來,信托業開展了三次大排查,分別在4月、8月及11月底,主要的目的是通過持續的風險排查,引導信托行業強化風險防控和合規建設。
以11月份的排查為例,重點包括主動管理類信托、事務管理類信托及固有業務等多個方面。其中,主動管理類信托方面主要排查非標資金池信托、融資類信托和金融同業投資信托等;事務管理類信托方面主要排查金融同業信托通道業務和資產證券化 業務;固有業務則主要排查固有資產質量、固有負債水平及撥備計提情況等。
中國信托業協會官方數據顯示,截至2019年三季度末,信托行業風險項目數量1305個,環比增加18.64%;風險項目規模為4611.36億元,環比增加32.72%。今年信托資產風險率持續推高,三季度末風險率增至2.10%,較一季度末提升了0.84個百分點。
通道業務持續收縮
2019年,信托行業正處于資管新規過渡期和去通道的關鍵時期,規模繼續保持穩步下降。據中國信托業協會數據顯示,截至2019年三季度末,全國68家信托公司受托資產余額為22.00萬億元,較二季度末下降5376.90億元,環比下降2.39%,降幅逐漸增大。與此同時,三季度規模同比增速為-4.94%,與2018年三季度末-5.19%的增幅趨同,信托資產規模繼續保持穩步下降,與2018年底的22.70萬億相比,縮水7000億。通道業務收縮是導致行業規?s水的主要原因。數據顯示,事務管理類信托(通道業務)余額為11.60萬億元,較二季度末減少0.82萬億元,環比減少6.58%。
傳統銀信合作通道業務持續式微,行業深化轉型效果逐步顯現。
值得注意的是,在信托行業規模下降的同時,盈利水平卻在穩步提升。數據顯示,今年前三季度,信托業實現經營收入累計795.64億元,同比增長6.42%;累計利潤為559.35億元,同比增長13.13%,信托行業盈利水平提升明顯。這也是信托業在轉型中的一抹亮色。
房地產信托 迎來最嚴監管
二季度以來,房地產信托監管開始陸續收緊。5月,銀保監會 發布《關于開展“鞏固治亂象成果 促進合規建設”工作的通知》,其中指出,重點檢查信托領域是否存在向“四證”不全、開發商或其控股股東資質不達標、資本金未足額到位的房地產開發項目直接提供融資,或通過股權投資%2B股 東借款、股權投資+債權認購劣后等方式變相提供融資等違規行為。7 月,多家信托公司收到監管窗口指導,要求控制地產信托業務規模。
除了通過窗口指導以及政策遏制地產信托規模過快增長外,監管針對房地產信托違規業務也密集開出罰單。
雙管齊下,效果也很明顯。從數據來看,在監管趨嚴以及房地產信托乏力等影響之下,今年三季度集合信托產品 發行規模和成立規模均大幅下滑。今年三季度房地產信托募集規模環比下降27.50%,規模占比由二季度的41.32%下降至35.84%。用益信托網 數據顯示,今年10月房地產類信托募集規模為281.72億元,環比減少60.47%,占比持續下滑。
與此同時,據信托業協會披露的數據,截至2019年三季度末,投向房地產的信托資金余額為2.78萬億元,較二季度減少1480.67億元,環比下降5.05%,這是自2015年四季度以來,首次出現新增規模的環比增速負增長。
監管政策和細則陸續出臺
窗口指導密集下發
2019年對信托行業來說是“監管年”,有關信托行業的監管政策及相關細則陸續出臺,聯合資信對涉及信托行業的監管政策做了總結。
一是《信托公司資金信托管理辦法》,規定信托產品包括公募與私募,可以面向不特定社會公眾發行公募信托產品,認購起點1萬元;創設信托產品新分類,資金信托分為資金融通型信托和資產配置型信托;投資者首次認購私募信托產品必須面簽,并且設置24小時冷靜期;固收類證券投資 信托產品,允許以賣出回購 方式運用信托財產;業績報酬提取頻率不得超過每6個月1次,且不得超過基準收益的60%。
二是《關于開展“鞏固治亂象成果 促進合規建設”工作的通知》(“23號文”),針對信托公司開展房地產業 務提出嚴格要求,重點關注以下幾個方面:違規向“四證”不全、開發商或其控股股東資質不達標、資本金未足額到位的房地產開發項目直接提供融資;直接或變相為房地產企業發放流動性資金貸款等。
三是《關于保險資金投資集合資金信托有關事項的通知》(144號文)針對保險資金投資集合資金信托進一步細化,對信保合作的信托機構 資質要求略有寬松,但對投資集合信托提出了集中度、增信等要求。
四是《中國銀保監會信托部關于進一步做好下半年信托監管工作的通知》(64號文)。再次重申信托業去通道并明確相應時間安排和壓降任務;通過加大房地產信托監管力度,進一步抑制房地產信托過快增長,有助于信托行業回歸本源、控制風險;持續推動信托結構優化轉型,確保固有資產保持充分流動性和安全性,不得以短期滾動負債的方式變相加杠桿經營,有效增強風險防御能力。
此外,2019年下半年以來,監管部門還密集對部分房地產信托業務增速過快、增量過大的信托公司進行窗口指導。
信托密集“踩雷”違約率上升
抵御風險意識增強
在信用風險頻現的2019年,信托“踩雷”更為密集,信托貸款違約率明顯攀升,多家信托機構集體“踩雷”同一家上市公司 的情況也不鮮見。
中國信托業協會數據顯示,截至2019年三季度末,信托行業風險項目個數與規模方面均呈上升趨勢,風險項目數量1305個,環比增加18.64%;風險項目規模為4611.36億元,環比增加32.72%;三季度末風險率增至2.10%,較一季度末提升了0.84個百分點。
近年來,信托的違約率攀升趨勢也較為明顯。今年11月份,如是金融研究院和互金觀察站聯合發布的《信托違約機構及產品全梳理報告》統計顯示,在國內68家信托公司中,66家信托公司均有違約項目,合計414只信托產品違約或延期。
在業內人士看來,這主要是由于宏觀經濟 承壓,不少民營企業存在資金周轉速度下降、短期流動性緊張等外在因素導致。
頻繁“踩雷”讓信托公司的業務開展、自身形象都面臨一定壓力,激增的風險讓信托公司的投研、風控面臨挑戰。
51家信托公司
獲受益權賬戶代理開戶資格
9月10日,全國集中管理的信托受益權賬戶系統正式在中國信登上線,并對外提供賬戶業務辦理服務。
10月22日,中國信登發布首期獲得代理開戶資格的33家信托公司名單,兩個月后,第二批名單發布,獲得代理開戶資格的信托公司增至51家。
通過開立信托受益權賬戶,投資者可以實現對個人信托資產的集中管理,并基于對信托受益權賬戶的分析,進行更為有效的資產配置,將資產配置到不同投資周期、不同收益特征和不同風險特征的信托產品上,通過組合投資 實現分散風險、提高綜合收益的效果。
不過,目前投資者只能開戶,還無法實現交易等功能。業界期待后續信托受益權賬戶可以進一步開通交易和轉讓、質押等功能,在服務投資者的同時提高信托產品的流動性。
中國信登透露,計劃陸續推出與信托受益權賬戶相關的投資者綜合服務平臺、機構間信托產品發布、投資者受益權份額信息查詢等服務,為投資者服務。
政信類產品火爆
強監管下,地產信托短期內難以逆轉頹勢,政信業務成信托機構的新發力點,不少信托機構“加碼”了對于政信類信托的業務布局。
根據用益信托網統計數據,11月份基礎產業類信托募集資金規模348.69億元,環比增加17.28%,而與去年同期相比,基礎產業類信托募集規模增長了20.30%,且基礎產業類信托資金高度集中于江蘇、四川和山東等少數地區。
對此,信托業協會指出,由于積極財政政策推動下的基建項目短期反彈,信托資金流向 也有明顯體現。一位頭部信托人士表示,基礎產業的增長主要受三大因素的影響:一是監管壓縮房地產和通道業務,業績壓力促使公司業務轉向基礎產業領域;二是“資產荒”問題,經濟下行壓力仍在,在政策的支持下,基礎產業領域是少數優質投資標的之一;三是地方政府基建投融資需求高,也為政信類信托項目的發展帶來新的動能。